頁面中央內容區塊[快捷鍵Alt+C]
:::
字級
:::
《2024年再生能源報告》(Renewables 2024)
《2024 年再生能源報告》報告封面

國際能源總署(IEA)於 2024 年發布的《2024年再生能源報告》(Renewables 2024) 報告指出,全球再生能源正處於歷史性轉折點。在氣候行動與能源安全雙重推動下,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預計到 2030 年將達目前的 2.7 倍,甚至超越多數國家的政策目標。然而,這仍不足以達成近 200 個國家於 COP28 訂下的「容量成長三倍」承諾。IEA 指出,若全球加速改革與投資,有機會在 2030 年達到近 11,000 GW 的總容量。

2023 年及 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例、再生能源發電量及其裝置容量

2023 年及 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比例、再生能源發電量及其裝置容量

註解:main case 為主要情境預測,基於現有的政策和市場發展預測能源趨勢。
NZE (Net Zero Emissions by 2050 Scenario)指為了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未來需要達到的狀況。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2024),《Renewables 2024》,依 CC BY 4.0 授權使用

一、太陽光電與風力將占新增容量 95%

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再生能源新增容量將由太陽光電和風電主導,兩者合計將占總新增容量的 95%。其中,太陽光電貢獻最大,預計到 2030 年,其新增容量將占再生能源發電成長的近 80%,並超過三倍於現有水平。從住宅屋頂到公用電廠,太陽能正快速滲透全球。

2019-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新增狀況

2019-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新增狀況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2024),《Renewables 2024》,依 CC BY 4.0 授權使用

風電方面,陸域風電隨供應鏈改善與政策支持穩定成長,而海上風電則預計到 2030 年達到 212 GW,為前期的四倍。中國預估將貢獻一半新增容量,其餘成長由歐洲、美國、日本與韓國推動。

二、中國、美歐、印度為擴張核心

中國為全球再生能源擴張主力,2024–2030 年預計新增 3207 GW 容量,占全球新增量近 60%,並已提前六年達成原訂 2030 年 1200 GW 太陽能與風能目標。IEA 指出,成本優勢、政策支持與本地製造能量為其成功關鍵。

歐盟則因俄烏戰爭強化能源自主,預計到 2030 年再生能源容量年增速度將加倍。目標中的 600 GW 太陽能可望實現,但風電仍需額外努力。政策工具如競價拍賣與企業購電協議(PPA)成為擴張動力。

美國藉由《降低通膨法案》(IRA)提供稅務優惠,預計在 2024–2030 年間將新增近 500 GW,是前期的兩倍。電網改善與政策落實將成為下一波成長關鍵。

印度則透過拍賣制度與新興支持政策,預計新增 350 GW,再生能源市場將翻三倍,成為大型經濟體中成長速度最快者。

2017-2030年各區域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情形

2017-2030年各區域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情形

註解:
MENA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中東和北非地區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東南亞國家協會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2024),《Renewables 2024》,依 CC BY 4.0 授權使用

三、製造過剩與成本壓力浮現

太陽能模組成本雖持續下降,但供應鏈面臨過剩與利潤壓縮。報告指出,2024 年全球光電模組產能預計達 1100 GW,是實際需求的兩倍以上,其中超過 90% 擴產來自中國。2024 年上半年,中國主要光電與風電設備製造商平均淨利為負,反映市場價格崩跌與產能過剩壓力。

相較之下,風力產業則面臨供應鏈不足的隱憂。離岸風電若無新投資,2030 年目標恐無法如期達成。IEA 呼籲各國在本地化製造與全球供應鏈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四、電網與儲能成為新瓶頸

儘管再生能源新增迅速,但電網與儲能建設明顯落後。截至 2024 年已有超過 1650 GW 再生能源專案等待電網接入。儘管部分國家啟動改革,整體電網投資仍明顯不足。

2023年與2024年再生能源等待連接電網的裝置容量

2023年與2024年再生能源等待連接電網的裝置容量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2024),《Renewables 2024》,依 CC BY 4.0 授權使用

再生能源的間歇特性也導致棄電問題加劇。以愛爾蘭為例,其風電棄電率在 2024 年上半年達 6.7%,為前一年的兩倍以上。儲能投資雖然快速成長,卻仍無法全面應對高滲透率帶來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需求。

2022至2024年部分國家棄電率

2022至2024年部分國家棄電率

註解:數據僅統計至2024上半年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2024),《Renewables 2024》,依 CC BY 4.0 授權使用

五、建築、交通與工業將成新戰場

除了電力部門,再生能源在建築、交通與工業的應用成為下一波重點。2024–2030 年間,這三部門的再生能源使用預計將倍增,占整體需求成長的七成以上。

在交通部門,電動車普及推動再生電力需求上升,但整體再生能源占交通能源比例仍僅約 6%。航空與海運的生質燃料使用雖開始起步,仍面臨成本與基礎設施限制。

建築與工業則透過熱泵與生質能推動脫碳。特別是在印度與撒哈拉以南非洲,藉由推廣現代化生質爐具改善效率,但整體熱能需求仍高於再生能源供應,導致該部門年碳排放量預計將在 2024–2030 年間上升約 4%。

結語:三倍成長可達成,但挑戰嚴峻

《Renewables 2024》報告指出,全球若能落實政策強化、改善電網基礎設施,並提升供應鏈與金融環境,實現三倍再生能源容量的目標是有可能達成的。然而,若依目前發展路徑,距離《淨零排放2050情境》的要求仍有顯著落差。

IEA 呼籲各國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簡化許可流程、調整能源價格結構、發展靈活電力市場,並引導私部門參與再生能源基礎建設。唯有如此,全球能源轉型才能真正邁向永續、安全與公正的未來。

本文摘錄自:國際能源總署 IEA (2024), Renewables 2024, IEA, Paris, Licence: CC BY 4.0

能不能換我說
返回頁面頂端